人教版高中一年级物理必学一要点

点击数:565 | 发布时间:2025-01-09 | 来源:www.models555.com

    高中一年级新生要依据我们的条件,与高中阶段学科常识交叉多、综合性强,与考查的常识和思维触点广的特征,找寻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技巧。今天智学网为各位同学整理了《人教版高中一年级物理必学一要点》,期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高中一年级物理必学一要点


    曲线运动

    1.在曲线运动中,质点在某一时刻的速度方向是在曲线上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2.物体做直线或曲线运动的条件:

    若F的方向与物体速度v的方向相同,则物体做直线运动;

    若F的方向与物体速度v的方向不同,则物体做曲线运动。

    3.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合外力的方向一直指向轨迹的凹的一边。

    4.平抛运动:将物体用肯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计空气阻力,物体只在重力用途下所做的运动。

    分运动:

    在水平方向上因为不受力,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在竖直方向上物体的初速度为零,且只遭到重力用途,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

    5.以抛点为坐标原点,水平方向为x轴,竖直方向为y轴,正方向向下.

    6.①水平分速度:②竖直分速度:③t秒末的合速度

    ④任意时刻的运动方向可用该点速度方向与x轴的正方向的夹角表示

    7.匀速圆周运动:质点沿圆周运动,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长度相同。

    8.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线速度v:质点通过的弧长和通过该弧长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s/t,单位m/s;是瞬时速度,既有大小,也有方向。方向为在圆周各点的切线方向上

    9.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非匀速曲线运动,因而线速度的方向在时刻改变

    角速度:ω=φ/t,单位rad/s或1/s;对某一确定的匀速圆周运动而言,角速度是恒定的

    周期T,频率:f=1/T

    线速度、角速度及周期之间的关系:

    10.向心力:向心力就是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遭到一个指向圆心的合力,向心力只改变运动物体的速度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

    11.向心加速度:描述线速度变化快慢,方向与向心力的方向相同,

    12.注意:

    因为方向时刻在变,所以匀速圆周运动是瞬时加速度的方向不断改变的变加速运动。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向心力方向总指向圆心,是一个变力。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遭到的合外力就是向心力。

    13.离心运动: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在所受的合力忽然消失或者不足以提供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的状况下,就做渐渐离得远远的圆心的运动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1.万有引力定律:引力常量G=6.67×Nm2/kg2

    2.适用条件:可作质点的两个物体间的相互用途;如果是两个均匀的球体,r应是两球心间距.

    3.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万有引力=向心力

    重力=万有引力

    地面物体的重力加速度:mg=Gg=G≈9.8m/s2

    高空物体的重力加速度:mg=Gg=G0,W>0.这表示力F对物体做正功。

    如人用力推车前进时,人的推力F对车做做正功。

    当α大于90度小于等于180度时,cosplayα

    人教版高中一年级物理必学一要点

    1、受力剖析:

    要依据力的定义,从物体所处的环境和运动状况着手,其常规如下:

    确定研究对象,并隔离出来;

    先画重力,然后弹力、摩擦力,再画电、磁场力;

    检查受力图,找出所画力的施力物体,剖析结果能否使物体处于题设的运动状况,不然势必是多力或漏力;

    合力或分力不可以重复列为物体所受的力

    2、整体法和隔离体法

    整体法:就是把几个物体视为一个整体,受力剖析时,只剖析这一整体以外的物体对整体有哪些用途力,不考虑整体内部之间的相互用途力。

    隔离法:就是把要剖析的物体从有关的物体系中假想地隔离出来,只剖析该物体以外的物体对该物体有哪些用途力,不考虑物体对其它物体有哪些用途力。

    办法选择

    所涉及的物理问题是整体与外面用途时,应用整体剖析法,可使问题简单明了,而不必考虑内力有哪些用途;当涉及的物理问题是物体间有哪些用途时,要应用隔离剖析法,这个时候原整体中相互用途的内力就会变为每个独立物体的外力。

    3、需要注意的地方:

    正确剖析物体的受力状况,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和重点,在具体操作时应注意:

    弹力和摩擦力都是产生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因此要从接触点处判断弹力和摩擦力是不是存在,假如存在,则依据弹力和摩擦力的方向,画好这两个力

    画受力图时要逐一检查每个力,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肯定是无中生有些.同时应只画物体的受力,不可以把对象对其它物体的施力也画进来

    易错现象:

    1.不可以正确断定弹力和摩擦力的有无;

    2.不可以灵活选取研究对象;

    3.受力剖析时受力与施力分不清。

    人教版高中一年级物理必学一要点

    概念:把指定物体在特定的物理情景中所遭到的所有外力找出来,并画出受力图,这就是受力剖析。

    受力剖析的顺序

    先找重力,再找接触力,最后剖析其他力。

    受力剖析的三个判断依据

    从力的定义判断,探寻对应的施力物体。

    从力的性质判断,探寻产生是什么原因。

    从力的成效判断,探寻是不是产生形变或改变运动状况。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国家人事考试网(https://www.scxhcf.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国家人事考试网微博

  • 国家人事考试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